|
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政績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才能讓黨員干部真正地貫徹黨的基本原則,對權力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堅守初心,不斷提升自身的干實事能力,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然而,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對政績觀的理解仍存在誤區,具體表現為思想錯位問題,這些問題會對人民帶來現實危害。因此,如何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已經成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深刻理解的關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問題,不僅為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確立了根本遵循,而且為他們在新時代指明了努力方向。 政績為誰而樹?——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 從古至今,為官者對于政績均較為重視,但對于“政績為誰而樹”這一問題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將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緊緊貼近人民群眾,盡其所能地描繪出一幅幅為人民謀幸福的壯美畫卷。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讓各級黨員干部清晰地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性,并將“為百姓做好事做實事”作為自身政績考核的首要標準。 新時代背景下,黨員干部要真正理解并掌握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樹立正確政績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績觀。首先,恤民疾苦,為人民謀幸福。黨員干部要始終將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政績的首要評判標準,實現對上和對下負責的統一,同時做好顯功和潛功,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從而造福百姓。其次,以表率行動踐行責任擔當。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走進現實,了解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讓惠民政策真正貼合群眾實際,做到紓民困解民憂,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最后,要一諾千金,言出必行。黨員干部要把群眾的困難放在心上,全心全意為群眾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及時兌現對人民群眾的承諾,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的生活。 樹什么樣的政績?——堅持新發展理念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部分黨員干部的政績觀主要是追求本地區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更有甚者,為了追求GDP增長和經濟快速發展,他們完全忽視了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從而對當地百姓的生活產生了惡劣影響。針對這一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要求黨員干部轉變“GDP增長至上”的片面政績觀,堅持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新發展理念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又面臨長遠發展問題的背景下,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黨員干部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提高能力素質,端正工作作風,全面理解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等問題,不再僅僅糾結于地區GDP增長率,而是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真正地貫徹執行新發展理念,才能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是確立穩和進的工作總基調。黨員干部在開展工作時,不僅要保持工作穩定性開展,還要抓住短板弱點來突破性開展,保持銳意進取之心。二是堅持改革創新的發展思維。墨守成規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發展,黨員干部應堅持改革創新的精神,勇于剔除頑疾,突破利益固化的桎梏,積極尋求良性轉變。三是高度重視實干實效。只有堅持真抓實干的精神,避免脫離實際,才能真正地為廣大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形成實實在在的政績。四是重點把握可持續發展戰略。黨員干部要杜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發展思想,不能因急于干出政績而不顧地區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戰略,應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做好長遠規劃,處理好當下和長遠的關系,實現經濟社會長期性發展。 靠什么樹政績?——堅持嚴格抓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為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傳授了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出抓落實是衡量黨員干部政績觀的重要標志。黨員干部抓落實,必須要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嚴格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讓政績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一方面,嚴格抓落實的基礎是提升黨性修養。思想認識決定行動,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摒棄私心雜念,才能錘煉出堅強的黨性,確保政績觀不出偏差,促進廣大的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讓黨中央的惠民利民政策能夠落實落地,切實為民辦事、為民服務。另一方面,嚴格抓落實的關鍵是尊重實際發展規律。發展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領導干部需要尊重實際發展規律,做到實際問題具體分析,避免完全照搬照套他人經驗,從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角度來分析實際,分清輕重緩急,突破發展短板,抓住發展機遇,確保提升抓落實能力,從而讓目標任務真正地落地落實。此外,嚴格抓落實的保障是科學的考核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不僅能全面地考察黨員干部所做實績,讓重實際、辦實事、追實效的黨員干部受到鼓勵、褒獎和重用,繼續在為人民辦實事的道路上發光發熱,也能助推黨員干部將“真抓實干”作為自身追求,促進形成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