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六個堅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學總結歷史經驗,深刻把握改革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以全新的改革思想指導新實踐、引領新變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必須貫徹“六個堅持”原則。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黨中央的權威和領導力是改革得以全面推進、不斷深化,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根本政治保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要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新征程上,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鮮明品格,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要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都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力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依靠億萬人民的偉力和奮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營造激勵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把蘊藏于人民群眾中的無窮創造力煥發出來。 三、堅持守正創新,以真抓實干譜寫改革新篇章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應堅持好守正創新這一重要方法。黨領導人民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堅持守正才能不迷失改革前進的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堅持創新才能辨明時勢發展的要求,做到與時俱進、相機而變,使得改革始終勇立潮頭、引領時代。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來說,堅持守正創新,就是要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在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內在規律基礎上,根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要求,在先立后破、穩中求進的進程中,以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確保各項改革任務順利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敢于創新,始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順應實踐發展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必須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確保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四、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相比過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一目標要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通過改革進一步增強我國制度活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效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 五、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 法者,治之端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法治建設分量更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要在法治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也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是“破”,法治是“立”。改革要突破固化藩籬,法治則要保護相對穩定性,要防止改革與法治背道而馳或相互掣肘。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穿透力;也要善于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 六、堅持系統觀念,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觀點的豐富發展。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就是要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一分為二地而不是絕對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系統觀念,要求我們既要從改革的整體出發,看到改革的整體問題,又要注重改革的具體問題;既要關注改革眼前問題,又要著眼改革長遠問題;既要把各個領域的改革看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又要找到改革不同領域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問題。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