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视屏在线观看网址-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视频-亚洲老熟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超碰露脸福利

首页 >> 黨建園地 >> 八項規定:新時代作風建設的指路明燈
详细内容

八項規定:新時代作風建設的指路明燈

 高度重視作風建設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應該以中央八項規定作為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緊緊抓住作風建設這條主線,一以貫之,步步深入,持續推進黨風、政風、社風的好轉。

  破立并舉:從“治標”到“治本”的黨建創新。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黨的作風建設存在的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弱化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中央八項規定就是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提出來的,針對性強、可操作性高。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其內容主要包括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八個方面,并分別進行了相應的說明。2017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了相關內容。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等場合對持之以恒抓好黨的作風建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如“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等。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瞄準的是黨的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標”,實踐推進的目的則是標本兼治,創新了黨的作風建設的內容與方式,推動黨的建設這項偉大工程不斷深化發展。

  民心所向:群眾可見可感的治理答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八項規定成了改變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廣大黨員、干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明顯轉變,不用再疲于應付各種應酬和文山會海,家庭親情氛圍得到增強,工作起來也覺得身心舒暢;越來越多的干部有時間深入基層調研,調研過程中選擇輕車簡從,減少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也真實了解了民生狀況,為政策制定、解決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各層面的會議越來越重視內容和效率,不再講究排場和形式,會議時間變短、內容也變得簡潔,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種文件簡報越來越簡短務實,注重傳達關鍵信息,不再是長篇大論,基層干部減負明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以及違規收受禮金禮品等不良現象得到明顯遏制,越來越多的高檔豪華酒樓和高檔消費品企業開始轉向大眾消費市場;社會價值觀得以重塑,務實擔當、厲行節儉的社會風氣和氛圍日益濃厚。2024年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94.9%的受訪群眾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成效表示肯定。黨風政風的明顯變化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加強作風建設的決心,密切了干群關系,提升了黨的威信,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精神面貌的轉變。

  面向長遠: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的堅守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下大力氣解決“四風”問題,不能虎頭蛇尾,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更不能搞形式走過場,要持之以恒、持續發力。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作風積弊尚未完全根除,一些“四風”問題轉入地下,以變相或隱形方式存在著。必須認識到,良好黨風政風社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歪風陋習的革除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面對實施中央八項規定以來的良好治理效果,決不能有松松勁、歇歇腳的心態。“盡小者大,慎微者著”,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定力和耐心,始終堅持從嚴治黨,一嚴到底。2025年3月12日,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明確提出,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更加彰顯了我們黨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信心和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全黨上下砥礪前行,中央八項規定從“徙木立信”的政治承諾,轉化為“換了腦子、換了作風”的深刻變革。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成長之路;像一把利劍,斬斷了歪風邪氣的滋生;更像一面旗幟,引領著黨員干部在作風建設的征程上奮勇前行。新征程上,只要我們始終以中央八項規定為鏡鑒,持之以恒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就一定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作者均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工業大學基地研究員,本文為天津市哲學社科項目TJDJQN20-001階段性成果)


友情鏈接

聯系方式

電話:022-24293595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大橋道52號A509

郵箱:tjzlxh@163.com

微信公眾號

快手號

抖音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4293595   舉報郵箱:tjzlxh@163.com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